寻外星人五十年无果:或许搜得不够远
或许我们的尚未触及边际?在浩瀚的宇宙中,我们是否只是尚未发现那些隐匿于繁星之间的外星文明呢?搜寻地外文明学会的资深天文学家赛思·索斯塔克在其新书《外星人搜索者的自白》中,对这些充满未知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的。索斯塔克的“自白”,实则是他对地外文明存在意义的坚定立场的阐述。
外星人的必要性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话题,其间还穿插着一些引人瞩目的戏剧性事件。比如,外星人搜索者曾经遭遇的著名造假事件(包括索斯塔克10年前为msnbc撰写的文章),以及那些让人联想到《生命与圣诞糕饼同样坚韧》的比喻所带来的思考。
让我们回溯到那个直径达1000英尺的阿雷西博天文台。索斯塔克所在的搜寻地外文明学会,是外星信号的重要力量。追寻外星人的脚步始于1960年,当时,天文学家弗兰克·德雷克在西维吉尼亚使用一架直径为85英尺的射电望远镜仰望星空,渴望能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。随后,德雷克与他的团队不断升级设备,使用了更大更先进的望远镜,其中包括直径为英尺的绿岸射电望远镜和直径为1000英尺的阿雷西博天文台。他们的策略始终如一:检测恒星发出的非自然稳定无线电信号,然后转向另一颗恒星继续搜索。
而现在,一切都在发生改变。搜寻地外文明学会与伯克利加州大学联手成立的“艾伦望远镜阵列”,能够同时研究多颗恒星,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。正如微芯片的发展一样,搜寻地外文明的效率也遵循着摩尔法则,以惊人的几何速度不断改善。索斯塔克预测,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,24年后我们将能够检查超过100万颗恒星发出的信号。
在这个充满未知的宇宙中,我们不禁要问:是否我们的方向有误?或者我们的技术尚未达到能够发现外星文明的地步?赛思·索斯塔克的《外星人搜索者的自白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,同时让我们期待未来科技的不断进步,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地外文明的惊喜发现。在这个星际的新时代,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突破和发现,让我们一起见证宇宙的奥秘与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