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亡国前的最后一战是什么?最后结局如何?
今天,趣怪网的小编要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蜀汉的一段历史故事。
公元263年,曹魏大举出兵,三路伐蜀。蜀汉大将军退守剑阁,与魏将钟会对峙。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,魏将邓艾率万余精兵穿越险峻的山区,直插蜀汉腹地。消息传到成都,后主刘禅立即调兵遣将,派出了驻守成都的几乎全部主力部队,一场关乎蜀汉存亡的战斗随即爆发。
这场战斗背后的双方情况如何呢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曹魏方面,主将邓艾是征西将军,善于用兵,长期在西北抵御姜维的进攻,屡立战功。他率领的万余将士身经百战,战斗力极强。
而蜀汉方面,虽然后主刘禅调出了几乎全部的精英部队,人数上远超过邓艾所部,但主将诸葛瞻却缺乏临阵经验。作为诸葛亮的儿子,诸葛瞻肩负着巨大的压力。
在战前部署中,诸葛瞻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。当他抵达涪县时,犹豫不决,不知道应该前进还是防守。尽管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抢占险要,但诸葛瞻依然犹豫不决。黄崇是蜀汉开国功臣黄权的儿子,他深知邓艾军队的精锐,因此建议诸葛瞻抢先占据有利地形。
正如黄崇所预料的那样,邓艾的军队杀到后,迅速击败了蜀汉军队的前锋。诸葛瞻放弃涪城,退守绵竹。邓艾采用激将法,激怒诸葛瞻,使其率军出城决战。
初战时,蜀军占据上风,但邓艾的儿子邓忠和部将师纂后来发力,大破蜀军。诸葛瞻及其儿子诸葛尚、张遵、黄崇等人战死沙场。消息传到成都,后主刘禅震惊不已,最终只能选择投降。
即便在亡国的危难之际,诸葛瞻的表现仍得到了人们的称赞。他尽忠报国,临危不惧,以身殉国。人们称赞他:“诸葛亮在蜀时竭尽全力,其子诸葛瞻临危不惧、死难图义,天下人的善举都是一样的!”这一段历史,展现了蜀汉人民的忠诚和勇气,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